永乐高ylg88888积极探索与实践新型产教融合课程《人工智能》
发布日期:2024-05-08 浏览次数:10
基于上电-临港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永乐高ylg88888近年来持续加强产教融合类课程建设,持续推进“引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能源电力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需求融合,通过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人工智能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推动具有鲜明能源电力特色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组教师积极对接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前沿,创新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与云海科技希冀平台组建产教融合教学团队,本年度《人工智能》产教融合教学院队由校内教师张传林、范自柱、徐曼,以及云海科技希冀平台总经理苑民钊、技术总监李超、技术主管唐宇、业务主管黄乾坤等导师共同完成本次课程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年度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前沿讲座(16学时)、课程实验(8学时)、分组综合实践(8学时)三个模块。基于前期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与多次研讨,双方联合开发了能源电力类相关实验模块和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综合实训项目,用于课程实验和分组综合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场景应用与开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工匠精神。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项目组之间的交流,本次课程创新地设计了基于双创赛事的路演形式来举行。同时,本次课程考核与交流沙龙全部交由学生团队来组织与开展。2024年4月19日上午,由永乐高ylg88888《人工智能》产教融合教学团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21371班班委主办的《人工智能》课程小组答辩与交流沙龙,在临港校区计电楼A305举行。云海科技希冀平台总经理苑民钊、技术总监李超(线上)、技术主管唐宇(线上)、业务主管黄乾坤、学校教学督导王淮亭出席本次活动。《人工智能》课程组校内教师张传林、范自柱、徐曼,研究生助教及2021371班全体同学参加答辩与交流,活动邀请了学院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的专家教师杜海舟(线上)、彭源、李舫、于晓青等参加课题评审和交流。答辩与交流沙龙活动全程由2021371班班委组织,李佳佳同学担任主持人。与会专家教师及学生评委共同组成评审组,对各小组项目答辩进行打分。
学生课题涵盖“基于大模型的智能IDE编程环境开发”、“基于大模型和知识库的电力领域知识问答助手”、“基于大模型微调技术构建电力领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驱动的可语音沟通的3D数字人”、“基于强化学习的游戏制作”、“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构建”等,7支团队参加答辩评选。
在课程答辩现场,各小组用专业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向在场师生们阐述了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张贵铎团队“构建大模型驱动的可语音沟通的3D数字人”展示过程流畅、展示效果好;陈婉晏团队“基于大模型和知识库的电力领域知识问答助手”课题内容贴合新型电力系统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需求,表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潘永丞团队“构建大模型驱动的可语音沟通的3D数字人”阅读了课题涉及的文献,体现了较强的学术性。各小组的精彩展示为在场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在答辩提问和点评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创新点提出的过程及心得体会。与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课题原理、实现细节、应用价值等方面与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指出课题完善的方向,并进一步从行业发展、学术动向、实际需求、技术应用前景等方面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课题相关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技术落地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评审组从技术创新性与实用性、课题展示效果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综合评价,评选出3个优秀团队,张贵铎团队“构建大模型驱动的可语音沟通的3D数字人”、陈婉晏团队“基于大模型和知识库的电力领域知识问答助手”、潘永丞团队“构建大模型驱动的可语音沟通的3D数字人”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苑民钊为获奖团队颁发奖品。参加本次活动的全体同学将获得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高等教育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颁发的结业证书。
此次《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课程通过改革课程形式,探索创新路径,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魅力与挑战,有效提升了永乐高ylg88888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次课程是深入对接新工科人才培养,贯彻工程教育“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聚焦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一次探索和实践。课程组将以此次课程教学模式和实践内容为基础,推广至其他各专业人工智能类课程、产教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概论》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群《电力人工智能》等课程教学,践行“AI+电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电力数智化人才培养。永乐高ylg88888将继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引企入校、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面向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永乐高ylg88888 供稿